思政社团
首页 > 思政社团 > 正文

场馆中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法律研究服务社团开展观展悟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活动

2025-09-09  点击:

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校师生共同收看盛大的九三阅兵仪式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法律研究服务社团于近日组织赴辽宁省图书馆参观专题展览,结合思政和法律社团专业特色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度融合。

学院紧紧把握重要教育契机,在举国同庆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军队威武雄壮的画面仍历历在目的背景下,及时组织了本次参观学习。同学们表示,刚从阅兵式的震撼与自豪中走来,再走进记载着那段艰苦卓绝历史的展览场馆,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今日国强军威的历史由来,懂得了全民族团结奋斗的深远意义。本次将思政课堂移至历史现场的实践,恰逢其时,是对历史与现实的一次深度衔接。

展览现场,师生通过大量珍贵历史图片、文献和实物,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全民族力量历经十四年艰苦抗战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历程。师生重点讨论了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根本法宝,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危难时刻最深刻的体现与最伟大的实践。

本次活动是一堂备受师生喜爱的情境式、互动式“大思政课”的探索。它将同学们从阅兵式带来的情感震撼,有效引导至对历史真相的理性认知,再将历史规律升华为对共同体意识的认同,最终具体的实践行动落脚于用法治精神践行和维护民族团结的时代责任,实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化、历史思维的培养与践行法律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的激发三者协同并进。

在这场“行走的思政课”上,社团侧重于从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引导学生思考抗战胜利的历史启示。参观讨论聚焦于“团结为什么是法宝”这一核心问题,自然引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代内涵的深入理解。同学们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理论认识,升华到了更直观的认识,正是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共赴国难,才凝聚起抵御外侮的磅礴力量,而这正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生动的写照。社团指导教师进一步结合思政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围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探讨了法治在维护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保障作用,并强调了公民维护民族团结的法律实践意义以及法律担当和义务所在,由此对《思想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也做了很好的延伸和拓展,并对同学们即将要学习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关于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容做了一定的启发和铺垫,并实现了历史教育与专业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统一。

这场别开生面的“场馆思政课”,通过将思政教育从传统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它以史实为教材,以场馆为课堂,在沉浸式观展中激发爱国情怀,在互动研讨中深化理论认知,在专业融合中坚定法治信仰,探索了“大思政课”入脑入心的新路径。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观展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作为新时代青年和道德法律学习者、法治思想的践行者,必将自觉传承伟大抗战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运用专业所学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4 马克思主义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地址:明德楼三楼    电话:31919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