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大学生法律研究服务社团围绕学校安排的廉洁教育系列活动,开展了“文话廉心·典践廉行”廉洁教育主题系列活动。活动包括“话廉修德”校园征文、“绘廉铸魂”创意作品征集以及辽宁省图书馆廉政典籍实践参观学习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充分体现了“场馆中的思政课”的教育理念,通过拓展教学空间、整合社会资源,把思政课堂延伸至文化场馆,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
在“话廉修德”征文活动中,同学们踊跃投稿,作品体裁涵盖诗歌、散文、记叙文等多种形式,聚焦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弘扬“以廉修身、以洁修德”的主题,用文字传递清风正气,展现新时代校园精神风貌。这一环节不仅是文学创作的平台,更是一堂生动的“书写中的思政课”,引导学生在思考与表达中深化对廉洁价值观的认同,实现自我教育与思想升华。
“绘廉铸魂”创意征集活动同样反响热烈。参与者从校园景观、校史典故中汲取灵感,通过创意书画等艺术形式,将廉洁理念可视化,深化了对廉洁文化的理解与认同,进一步推动廉洁意识融入校园日常生活。该活动通过艺术创作激活思政教育形式,拓展了“美育与思政相结合”的实施路径,使学生于笔墨色彩间感受廉政文化的力量,增强了思政课的感染力和覆盖面。


同时,活动还组织学生前往辽宁省图书馆参观“典籍里的廉政故事”主题展览。师生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了解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廉政典故与清官事迹,并围绕“廉洁与修身”“传统廉政文化的当代价值”等话题展开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现场气氛融洽、学习氛围浓厚。


此次参观正是一节扎实的“场馆中的思政课”,借助图书馆这一公共文化空间的历史资源和展览体系,把廉政教育从课堂说教转为实景体验,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深刻体会思政教育的历史厚度与现实意义。
本次活动通过文学、艺术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也进一步强化了师生对廉洁理念的认识与体会。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堂”“场馆中的思政教学”等新型教育形态,充分发挥了文化场馆在价值引领、情感熏陶和行为塑造方面的独特作用,真正实现思政教育“润物无声、育人无痕”的效果。愿廉洁之风吹遍校园每一个角落,修德之心常驻每个人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