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赛道,探讨其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一个新的话题。为提高同学们对于热点问题的把握能力,切实把握学生思想发展动态,促进学生把握热点问题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5年9月28日15点在创新楼317教室,举办时政沙龙活动“向天空要GDP,如何让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在学生经验分享环节,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分享了对低空经济的看法:工科学生可聚焦无人机结构设计、智能控制系统研发等技术攻关;经管学生可探索“低空+文旅”“低空+物流”的商业模式创新;文科学生可参与政策研究与公众认知普及工作。
活动中,梁丽老师分享了她的观点,低空经济对GDP的贡献路径是多元的。例如,在制造端,通航飞行器、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研发生产,将带动材料、电子、人工智能等产业链升级;在运营端,低空物流、短途运输、空中巡检、应急救援等服务,能直接创造营收与就业;在融合端,“低空+文旅”“低空+农业”“低空+应急”等场景,可撬动传统产业升级。梁丽老师以一条低空旅游航线为山区带来收入为例,让学生算一算“单机经济账”“单航线经济账”,从而理解“向天空要效率、要增量”的逻辑。中国低空经济是一片蓝海,需要相关技术人才。低空经济不是“遥不可及的黑科技”,而是“可被你们重新定义的下一层互联网”。
青年群体应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以知识与创新助力低空经济从“概念热”走向“实质兴”。本次时政沙龙活动为大学生探索低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契机,未来我们将持续把握热点问题研究,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